失眠是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睡眠問題,我們都曾因為壓力,情緒,工作或疾病等問題,而出現晚上輾轉難眠、影響到白天精神不振的苦惱。只是在身心科診間,遇到的失眠個案,常都到失眠很嚴重或持續一定時間才來就診,主要是因民眾對於身心科與安眠藥存在著很多的害怕與迷思。

基本上失眠可以分為「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以及「提早起床」這三種狀況。正常人通常會花上10-20分鐘之後才會開始入睡,之後通常可在固定的時間範圍內醒來。如果睡眠中途醒來的話,我們通常能在30分鐘以內回到睡眠狀態。而失眠主要有難以入睡、無法維持睡眠,以及提前起床三種症狀表現,長期之下會漸漸影響日常的作息。若「一個禮拜有3次失眠,且這樣的情形持續1個月以上」,一般就建議考慮就醫評估、治療。

蠻多民眾對於身心科醫師的認知就是,失眠只會開立安眠藥物而已。但其實是否需要使用安眠藥物,是需要專業知識權衡用藥利弊的。當失眠對大腦、身體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明顯影響生活時。有時短期適當的使用助眠藥物安眠藥睡個好覺,心情與精神上都能夠較快的恢復。有蠻多個案其實只需要調整睡眠習慣或是找出失眠的原因,治療上其實不需要安眠藥。當然有些人因為不可逆的原因需要長時間的使用安眠藥,這就需要醫師的監督與評估。

身心科醫師除了開藥之外,很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個案評估然後根據個案狀況給予身心症狀各種治療的建議。現在網路資訊非常多,民眾都習慣先搜尋失眠的資訊,但自行在網路上查自己的病情,可能會越查越焦慮,畢竟網路上的消息許多都悚動,把症狀寫得比較可怕,看了難免會自己嚇自己。

另外有不少民眾擔心安眠藥的副作用,以喝酒來幫助入眠,但其實酒精對睡眠的傷害更負面,會造成淺眠、多夢、早醒、睡眠時間片斷,短期雖然可能幫助入睡,但長期睡眠品質其實更差,根本沒辦法達到助眠效果。

安眠藥物是失眠的常見的藥物治療,但民眾對於安眠藥有太多可怕的想像,的確安眠藥物會有依賴的可能,但通常是指長期服用的患者,如果能按照醫師指示,找出自己失眠的原因、改善睡眠環境跟習慣,不太容易會需要長期使用。只是有些民眾為了怕安眠藥,到藥局自行購買聲稱不含安眠藥的「助眠劑」成藥,但多數是含抗組織胺成份造成嗜睡,長期服用反而有認知功能受損的疑慮。另外也有很多人會去買營養保健品,或在網路搜尋吃特定的食物來幫助入眠,但目前在實證上,保健品對睡眠助益較難有確定療效。醫師不會反對個案去嘗試號稱有鎮靜、助眠效果的保健品或食物,但建議購買前都諮詢專業人員,因為有些人反因吃了號稱可幫助睡眠的食物卻沒有成效,以為自己的失眠問題很嚴重,變得更加焦慮而不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