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均樂身心診所 陳孜祈心理師 
   某天在一個育兒社團中看到一位媽媽提出了一個關於「孩子發現自己的同學們在互相抄功課,便向老師舉發,但卻引發了同學間的不滿與排擠,孩子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的問題,這個問題讓家長們產生了熱烈的回應與討論,大多數的家長肯定孩子的作法,覺得孩子勇於指出他人錯誤的地方非常勇敢;有一些家長一方面肯定孩子的作法,但也提醒未來在社會中仍是需要顧及一些潛規則與互動模式,才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家長們的觀念及回應都很好,這件事也真的沒有對與錯,但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去思考的地方是,凌駕於對錯之上-怎麼樣更細膩的去處理。說真的一看到這個提問後,我腦袋蹦出更多的提問,「為什麼這幾個同學會需要去抄功課?他們有什麼困難嗎?單純是因為懶惰不想寫?還是不會寫但沒有人可以問?還是沒有人可以陪著一起完成作業?老師知道後是怎麼處理的?」,我也想問這個孩子,「舉發他們是希望他們可以知道自己的錯誤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就會誠實地跟孩子分享,你做得沒有錯,但用這樣的方式可能並不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同學們不會因為你的舉發而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只會讓他們對這件事留下憤怒;但同學們卻可能因為你對他們的情況願意多理解一點,且在理解後做出更適當的處理,而獲得你所期待的改變。
  鼓勵家長們在各樣的事件中都可以從各種角度陪伴孩子去思考,讓很多事情不是只停留在一個非黑即白的狀態中,與孩子一起學習先當偵探而不是先當法官,在對一個事情做對與錯的定論之前,先一起去理解各種因素並看見不同的可能性,這不但可以擴張孩子的眼界,也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思考自己與他人,在未來的自我適應以及人際互動上,都是非常珍貴的一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