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職場不公平怎麼辦?瞭解自救的第一步
不公平為什麼容易人們激發戰或逃本能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事,可能是工作或感情,因為自己或環境的資源有限,在相互的配合或競爭中,就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狀態。不公平,是容易引起人們氣憤情緒的開關。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每個人或許可以接受拿到的少,但不能接受拿到的多,卻不公平。在心理機制上,這是一種「相對剝奪感」,而人的大腦對於這樣的感受很敏感,因為遠古時期,捍衛自己生存權是相當重要的事,不這樣幹的基因祖先,也早就被淘汰。因此本能的會使人們的大腦中的杏仁核,掌管情緒的部分,開始活躍運作,發出警告訊息要自己去處理一番,處理不了就想遠離這樣的情節,戰或逃的本能在身體中運作。也因為這樣的的運作,會使人們對他人或環境,產生敵意與不信任,更多的是不快的感受,心理好似蒙上一層陰霾。若是能循正常管道解決,那當然是好事。若是頃刻間無法改變他人,改變環境的結構,那自我調適就非常重要。
什麼事情緒的自我調適?
自我調適,就是要設法讓自己「能夠接受」這局面,給自己一個理由。你說:「這是不是合理化那些不開心?為別人找藉口,自己騙自己?」是有這樣的意味在,但若自己都能說服自己,給自己帶來好處,那這理由對自己就是真實的事了。例如:我明明工作較認真,但為什麼主管比較喜歡、照顧另一個人?因為主管喜歡聽好聽、馬屁的話?所以主管是個爛人?!若想到這裡就給對方貼上標籤,自己大概也難跟這樣的人合作共識了,一看到對方就糟心。相反的,若推測變成「人都喜歡聽好聽話,因為自尊的需求,這樣會比較說服,所以主管的自尊可能不高,才更需要被看見,以致於影響他的公平判斷。」「他該認為他判斷的有理,但他沒料到自己的盲點,也許他在他的程度,已經盡力了呢?」當能這樣想時,就是自我調節,自己心理就會好受一些,因為對不公平,找到一個可以解釋,可以接受的理由給自己。心理豁然開朗,活力回來。如果我們不滿意自己的現況,改變的行動還是需要去做。但「為對方找理由,不是想否認對方的問題」而是「想讓自己好過一些」,當自己內心中糾結著不開心的事,是「讓對方的惡,把自己送進心理的牢籠」。
得先為大腦創造空間,才能理性思考
為什麼「壞的是對方,受苦的卻是自己?」自己既是清白無辜之身,不該對自己的善良感到慶幸自豪嗎?因為其中,隱藏著「受害者心態」、「無法解釋」、「無能為力」,這也是一種剝奪感。但事實上,不是別人對自己剝奪,別人是創造了事,但「自己著眼在此,才自己對自己產生剝奪」,因為腦子中的事,是可以自己決定怎麼去想的。當自己能給自己一個能接受的理由,就是把自己從心靈牢籠釋放,也是一種情緒調節,它使得自己與環境,不再對立、不信任。一但這些負向的感受獲得舒緩,大腦也才能騰出空間,思考對策,解決問題。我們需為自己的大腦創造空間。你可能不知道,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是掌管思考、問題解決,但他有一個特性,是一遇到壓力就下線,不工作了(也就是由情緒的腦杏仁核接管)。所以先讓自己好過一些,不被自己的負向感受逼死,才可能暫時和問題共存,有些時間、平緩的心情、能量,能好好思考對策,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可以說,當自己願意接受問題時,問題已成功處理一半了!
本文由林玉珊心理師撰文,擅長親密關係與情感依附、壓力與情緒調節等面項的心理治療。
#職場不公平;不患寡患不均;情緒調節;接受現實;自我接納;情緒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