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均樂身心診所 劉彥平醫師

小明是名國三年級學生,原先雖有打電動的興趣但還能維持成績。只是國中開始課業壓力加重,學業成績開始不理想。小明挫折感加重,慢慢覺只有上網與打遊戲可以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感,之後電腦與手機似乎變成了小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一回家就待在房內,和家裡的關係也漸疏離,甚至多次晚上不睡偷跑起來上網打遊戲,漸漸地上學多次遲到不去。父母曾嘗試斷他網路,沒收電腦與手機,但小明因此會情緒激動,自我傷害,摔東西,甚至以死相逼。小明因此被帶到均樂身心診所就診,診間劉醫師評估後發現,小明主因對學校的趕不及的課業以及與學校同學互動有明顯的焦慮與憂鬱,但小明覺得家人只會指責跟限制。劉醫師除了給予小明藥物治療外,也花了多次時間跟小明還有家人討論各種替代網路的方式,以及跟家人同學建立互動的方式。 
網路科技的發達,導致了新的身心問題。而2018年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已將「遊戲疾患」列為疾病。事實上,網路遊戲只是3C用品使用問題的其中一項,其他還包含廣泛性網路成癮、問題性賭博問題性色情網站使用等等,整體而言可以總稱為「網路成癮疾患」。網路成癮是一種好發在青少年族群的疾病,根據研究發現,台灣網路遊戲失調症的盛行率大約在3.1%,但許多人不見得認為自己生病,會來求醫的個案仍在少數,而往往會來就診的個案已是非常嚴重。 網路成癮的盛行,可以說和現代人3C產品使用的可近性有關,再加上個人壓力因應方式、家庭教養、環境和同儕等互相影響。網路世界提供了人們逃離現實世界的一種空間,帶快速的酬賞機制,滿足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立即得到的需求,例如人際關係、成就感、快樂等等,導致在現實生活中一有挫折,便容易投向網路世界的懷抱。  網路成癮成因非常複雜,許多台灣父母習慣把成績不好、不愛讀書、孤僻、情緒不好、和家人沒有互動等問題歸咎為網路成癮,似乎希望解決網路成癮就能治療所有的問題。但其實網路成癮包含個人、家庭、社會議題,處理這類個案需要了解每個人成癮背後的成因,有無共病其他身心困擾, 網路成癮症的診斷與治療通常需要由專業身心科醫師進行,過程通常包括:問診,評估症狀嚴重度, 評估是否有其他焦慮與憂鬱等共病,但最重要的是跟家長一起制定綜合的治療計劃,尋找網路成癮背後的原因,建立其他非網路的方式並增強動機。藥物治療則包括使用抗焦慮藥、抗憂鬱藥、或其他類型的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能個案減輕症狀,使其更有能力處理網路成癮症帶來的問題。
家長若擔心孩子的網路使用問題,網路上有自評量表可提供幫助篩檢,另外也可簡單用以下方式來做初步檢測: 1. 對於網路或遊戲使用有沒有失去自制力? 2. 是否把網路使用或遊戲擺在第一位? 3. 是否明知有害處,還是要使用? 若有上述三種狀態,建議就診身心科做進一步鑑別處置。另外若開始覺察孩子的網路使用問題有過度的情況時,也建議盡早協尋身心科一同制定適合孩子的治療計畫